日前,我院心内一科采用“三维立体标测指导下的房颤导管消融治疗”获得成功,这在自治区医疗系统尚属首例。据悉,目前国内只有北京、上海等少数几所大的心脏介入中心开展此项手术,该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房颤射频消融治疗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近年来,和药物治疗相比较,以射频消融方法治疗房颤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这种治疗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消除房颤的效果佳,维持窦性心律的时间长,复发率低,但是,以往手术由于缺乏良好的定位系统,手术时间长,成功率低。采用三维立体标测空间定位系统可对左心房进行电解剖三维重建,能够直观显示左心房与四条肺静脉的解剖关系,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同时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缩短X线曝光时间,大大减轻了患者痛苦。
此次接受治疗的是一位65岁的男性患者,房颤频发且病情严重,出现气短,不能平卧,血压下降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虽给予积极的药物治疗,但效果不明显,遂及时行电复律抢救,使房扑、房颤心室率减慢,但仍然未能转为正常窦性心律。包医一附院心内一科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三维立体标测系统,利用新型标测导管对房颤进行消融治疗,同时辅以冷盐水灌注技术,大大增强了消融效果,术中肺静脉电隔离后即刻转为正常窦性心律。
据心内一科主任郭晓玲介绍,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我国目前有房颤患者1000万以上。房颤的主要危害是增加发生脑卒中和心功能不全的危险性。据统计,与非房颤患者相比较,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增加五倍,死亡率增加二倍,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心脏功能。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转复治疗慢性房颤疗效差,转复率低,复发率高,且长期服药副作用极大。房颤导管消融术的成功开展,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因为药物副作用难以耐受的患者带来了福音,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为我市越来越多的房颤患者提供更优质、有效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