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这个春天显得格外漫长,记得那天窗外还未被朝阳照亮,胡晓燕护士长就早早的来到科里,安排着科室近几周的工作。安排好工作后,她随之简单的说了一句“那我走了…”只见我们心中的“胡妈妈”拿着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朝门口走去,还边走边说着:“我要去发热门诊支援几天”,便急匆匆的离去……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治疗科护士长胡晓燕是一名普通党员,参加工作27年如一日坚守在临床第一线。没有豪言壮语,但为了一个介入梦,她带领护理团队拼搏着、奋斗着。私底下,我们常喊她一声“胡妈妈”,有困难时总会想起找她帮忙。她常说:“我是你们的眼,帮你们去看,我是你们的耳,帮你们去听,但最终我是你们的翅膀,带你们去飞。”
战“疫”伊始,从医院发出紧急号令那天起,她就被任命将作为第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护理负责人随时准备带队出战。我明白,从那天起她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时刻备战。每日为即将奔赴前线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制定计划,网络及电话追踪询问学习掌握情况,并将培训及学习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她说“我得对她们每一个人负责,带出去就一个都不能少”。
2月24日是胡晓燕受命前往感染疾病科发热门诊的第一天,还记得在她支援前几日我与她聊起一些往事,她说:“1996年是我刚上班的第三年,那时我还是个刚入职的小姑娘,那年包头大地震我就加入了救援医疗队。2003年我被选为抗击非典支援后备人员,那时女儿才三岁,但我也没有丝毫的犹豫,如今女儿已长大懂事,参加这次抗疫就更责无旁贷。”


听支援的同事说“胡妈妈”在发热门诊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要亲力亲为,汗水浸湿了防护服,口罩在她的脸上都留下了最美印记。3月2日夜晚,是“胡妈妈”在前线奋战的第8个夜晚,手中的汗水早已浸润了手套,就在检查第二天的物资准备情况时,突然一个噩耗传进了这个清凄寒冷的夜晚。听当时在场的同事说,他们不知道胡老师电话那边具体说了什么事,只见胡老师顿时眼眶湿润泛起了泪花,她停顿了好长时间,哽咽的说了句“你们看着办吧”便草草的挂断了电话,胡老师转身离开了我们的视线,只留下一个孤寂的背影。后来才得知当天胡老师的亲人去世了。护理部的同事们在得知胡老师家里的突发状况后,原本想安排她撤出一线,可是被胡老师断然拒绝了。而我们在得知此事后由于疫情的关系不能探望,穆永旭主任便在第一时间代表科室全体同事向胡老师的家人表示慰问,并为她的家人带去了来自介入治疗科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及帮助。想起主任常说“介入科永远是一个团队,有困难大家一起上”。那日我与“胡妈妈”通电话时她说:“在这个特殊时期如果我走了,那现在这个团队怎么办?不可以,这里需要我。”那一刻我听得出来,那几个字她是哽咽的说出来的,也是在那一刹那我终于体会到人们常说的“舍小家为大家”这几个字的重量。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在这个古老国度每一寸土地上,成片的花在大地上“摇摆”。每一朵都那么渺小,当他们连成一片,风也要驻足,云也要致敬。这种力量聚沙成塔,集孤弱为伟力;这种精神自强不息,使困地发新芽。如今的我在后方战“疫”,但也时刻准备着为这次战“疫”奔赴前线,让我们一起以笔战斗,用爱歌唱,众志成城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