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往里边走,选择人少的地方排队。”
“请在留观区落座留观30分钟。”
随着我市几个临时疫苗接种点的启用,市民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意愿持续高涨,疫苗接种人数和剂次不断增加,医务人员也迎来了新一轮挑战。
在昆区住建局羽毛球馆,由包医一附院工作人员组成的疫苗接种支援队每天7点准时到岗,“不断档、不打烊”,全力以赴完成疫苗接种和医疗保障工作。

在昆区住建局羽毛球馆临时疫苗接种点,前来接种的市民们全部佩戴口罩,有序排队。接种点分三个区域,健康咨询区、接种区、留观区,设有一个入口一个出口。
市民进入场馆后,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在健康咨询台前填写知情同意告知书,随后在接种区接种疫苗,在留观区观察30分钟后,经过医护人员核验留观时间后,方可离开,整个接种过程井然有序。
“身份证麻烦出示一下”“有没有发热、咳嗽,腹泻的情况”“最近14天内有没有打过其他疫苗”......

接种台前负责信息登记的包医一附院工作人员快速敲打电脑键盘,一边询问市民的基本信息和身体健康状况,一边不厌其烦地回答市民的问题,信息登记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着。
该场馆共设有20个接种台,每天上千的疫苗接种量,给承担接种信息登记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只有不断提高登记的速度与准确性,才能更好的保证疫苗接种工作快速进行。
负责信息录入都是来自包医一附院各行政职能科室的工作人员,接到接种任务后,医院已经对他们进行了多次培训,包括系统的使用、疫苗的储存、问询时的注意事项等等,保证接种工作顺利进行。

“接种后,在留观区观察30分钟,没有不良反应才能离开,接种当天不能饮酒、不能剧烈运动......”录入信息后,负责接种的护士不光要打针,还要给市民反复交代注意事项。
这一套动作看似简单,可每个人日均需接种上百针次,对体力考验极大。因为打针有专业的姿势,右胳膊必须抬起来,持续不断的动作导致的手抽筋、肩膀酸,护士们已经习以为常。为了充分满足群众接种需求,她们最晚的一天到凌晨三点才下班。
“我们是三班倒,工作人员早晨7点到场馆进行准备,7点半就可以开始接种工作,一直到晚上。中午大家就在场馆简单休整一下,这样可以把时间节省出来,在疫苗充足的情况下多为几个焦急等待的市民们接种。”包医一附院预防保健科主任郑利民介绍。为认真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医疗救治保障工作,医院高度重视,多科室通力合作,明确工作职责与流程,制定详细的工作预案,确保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不光组织人员进行了各项工作流程的培训,而且完善了相关应急预案和措施。“除了信息录入、接种、医疗保障人员外,我们还安排了系统维护和后勤保障人员,及时解决场馆内的各类问题,全方位营造安全的接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