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要把自己的本事学好,要把自己的技术学精,才有能力为病人服务,想当好一名能救死扶伤的大夫,你就要时时刻刻的为病人着想。”这是从医近70年的董大正教授向后辈的嘱托。
作为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泰斗级人物,92岁的董大正参与并见证了口腔科创立、发展,到逐渐壮大的点点滴滴。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医生到耄耋之年的老年医者,董大正用对口腔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患者的真心实意践行了他的医者初心和使命。
60年前,新中国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举行。会议上,卫生部正式将牙科改为口腔科,口腔医学专业也成为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学、药学四个一级专业之一。60年前,全国牙医仅约400余人,因牙痛而就医的患者凤毛麟角。“口腔科医生”董大正,不仅仅是包医一附院口腔科的创始人和推动者,更是新中国口腔医学事业发展的见证者。
1955年,董大正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口腔医学系(现为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之后他便分配到包医一附院口腔科。在职期间,他先后在北京医科院整形外科医院及天津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进修深造,专攻颌面头颈外科。1987年董大正晋升为主任医师,1983年至1988年任包头市政协常委,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一档津贴)至今。2003年至2004年任巴盟口腔医院名誉院长,通过临床实践为全区各盟旗县医院培养口腔科医生近60名,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虽然董大正早在1998年退休,但退休至今他仍被返聘在原岗位,从事技术工作。

董大正为患者进行治疗
70年的口腔从医生涯,董大正创造了多项荣誉,1965年,即在全自治区率先开展了舌癌的舌、颌、颈联合根治术之后,又成功的为一患走马疳致全上唇及全鼻缺损的十七岁女孩用费拉托夫皮管行唇鼻整形再造术。近年来,他开展的舌咽神经痛的外科治疗先后施术四例均取得极好的疗效,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属领先水平。在他的带领下,包医一附院口腔科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1989年,董大正和老伴搬进包医一附院旁边的家属楼,这一住,就是30年。对于耄耋之年的董老来说,三楼的楼层加上不大的居住空间,无疑为他和老伴的出行和居住带来不便,但他却从未想过要搬家,因为这里离医院最近,穿上衣服,他就可以随时回到口腔科工作。

“还在工作岗位时,他为了能快点掌握口腔学新技术,有次在解剖室三天三夜没有回家,科室一说有事情基本上随叫随到,他这几十年工作都是兢兢业业,对口腔技术也是精益求精,这点让我也很钦佩。”董老的老伴介绍,由于患有轻度的阿茨海默症,董老的听力和语言功能都出现了退化,平时也变得健忘起来,但他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口腔事业。“好几次在家坐的好好的,突然要起身穿衣服出门,问他干嘛去,他就说自己还有工作要做,还有病人在等着我。”
从医到退休,接受过董大正治疗的患者数不胜数,即便退休在家,逢年过节便总会有一些接受过董老恩惠的患者不远千里登门拜访,向董老表达感激之情。
“前几年快过年的时候家里来了两个中年男同志,抬了一只羊要送给董老师表示感谢,后来才知道他们是以前董老师治过病的患者的儿子。”原来,在董大正刚工作的那几年,他曾接诊过一个来自五原的特殊女性患者,这位女性从小没有鼻子,只有两个鼻孔,但因为家庭贫困等原因,直到20岁该谈婚论嫁,她仍没有钱医治。后来,她的未婚夫出钱带她来到包医一附院并找到了董大正,经过前前后后三年的手术医治,这位姑娘面容恢复了正常,但看病让他们花光了全部积蓄,两人连回家的车费都没有,了解到这一情况,董大正从自己不多的工资中拿了5元给姑娘和她的未婚夫。如今,这位古稀之年的“姑娘”也已儿孙满堂,虽然过去几十年,老人说,她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份恩情。
在董大正朴素的家里,大大的书桌占据了小屋中间最重要的位置,书桌上,仍放着多本有关口腔学的书籍。现在,92岁的董老日常行走都需要靠拐杖和老伴的搀扶,视力也出现严重退化,但是坐书桌前看看书动动笔,仍是他不变的生活习惯。“他以前总是说,作为一个医生,首先要把自己的本事学好,要把自己的技术学精,才有能力来为病人服务,要想当好一个医生,做好一个能救护医院救死扶伤的大夫,你就要时时刻刻的为病人着想,这一点很重要。做医生不是为自己谋私利,而是要为病人着想,为病人减少痛苦。”
1959年,包医一附院成立了口腔科,最初,科室只有几间小屋子,设备少、专业医师少成为了口腔科发展所要克服的第一阻力。经过60年的发展历程,如今,口腔科已成为专业分工细化、设备精良、技术力量雄厚的专业化科室,并成为了包头地区口腔临床、教学、科研及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包头医学院口腔学院临床教学主要基地,口腔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授权点。2020年,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分别被列为市级医疗卫生重点学科。这些成绩的取得,董大正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人。

董大正为患者进行治疗
告别之前简陋的诊所,搬迁至包医一附院院内东北角的口腔楼早已投入使用,整修后的新楼优化了科室布局,同时增加了口腔诊疗设备。口腔科涵盖牙体牙髓科、牙周科、儿童牙科、粘膜科、口腔颌面外科、种植科、修复科、美容修复科以及口腔急诊科等专业牙科诊疗内容,口腔楼设有口腔基础实验室、口腔多功能教学实验室、模型修整室、消毒室等教学室。基础实验室可容纳50名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口腔楼内设有单独的挂号收费系统及口腔科药房,从挂号到诊疗,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极大地改善了医疗环境和就诊条件。
规划口腔科整体发展,到外院深造学习,为患者看病治疗,董大正用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和无私的人品印证了他的医者初心,从医近70年,他见证了时代变迁,坚守平凡岗位绽放静美人生,用一生的热爱和专研,为医院及我市口腔医学的发展贡献出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