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附院新闻 >> 正文

附院新闻

包医一附院援沪医疗队:30天全力守“沪” “零感染”英勇凯旋

时间:2022-05-30   浏览数:次   来源:

5月26日,包医一附院96名援沪医疗队员随内蒙古自治区援沪医疗队包头医疗分队返回我市。临行前,上海市闵行区及上海览海康复医院相关领导为医疗分队举行了欢送仪式,感谢所有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

4月26日从包出发,4月30日凌晨四点进入上海浦东张江方舱医院,5月7日转战上海览海康复医院……在上海一线的30个日夜里,包医一附院援沪医疗队发挥主力军的担当,全力以赴投入当地新冠患者的救治工作,为上海“保卫战”贡献了包头力量。




尽锐出战 克难攻坚彰显医者担当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抗疫一线任务,第一次是在20年医院的新冠重症病房,第二次去了满洲里,这次来了上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赵刚说到。


在96名援沪医疗队员中,像赵刚这样参加过多次战“疫”的“老将”并不在少数,据了解,为了更好的完成相关工作,医院早在去年就组建了抗疫医疗队,下分三个梯队交替完成医疗救治工作,每个梯队均完整配备医疗组、护理组以及院感消杀组,后备力量随时待命,保证在有需要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完成组建,奔赴现场。


在张江方舱七号仓、二号仓,赵刚及我市援沪医疗队要负责区域新冠患者的救治工作。虽然这里所收治的患者大多是无症状及轻症患者,但年龄跨度较大,其中有不满一岁的婴儿,也有80多岁的老人。


“刚入住方舱时,患者都十分焦虑,医护人员需要详细了解患者有无基础病,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一些个性化的治疗。针对患者的情绪焦虑,我们要针对地进行安抚,讲解新冠肺炎相关知识。”赵刚介绍,为了避免交班不到位,医疗组制定了特有的交接班记录本,生命体征交接本,尽可能做到不漏掉每位患者的信息,对症状,体征的变化做详细的记录,及时追踪复查化验及检验结果,调整诊疗方案,管床医生能够及时完善出院病历的书写,为出院患者提供出院诊断、出院记录及出院指导,为后续康复做好准备工作。


披荆斩棘再抗疫

临危受命担重任

在上海抗疫最艰难、最紧急的时刻,内蒙古援沪医疗队包头市分队299名队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驰援上海。在此次出征的包头队员中,包医一附院护理部外科科护士长程桂萍,连续出征,带领护理人员完成医院交给的抗疫任务。


参与此次援沪医疗工作的205名包头市护理人员,分别来自10家医院。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统一部署,医疗队抵达上海后,迅速投入工作,展现硬核力量,援沪抗疫有“方”,连续奋战1个月。


到达上海的次日,47名护理人员分别赶往二十处采集点采集核酸,共完成9502人的核酸采样任务。4月30日凌晨4点,医疗队接管上海张江方舱医院,这是包头市援沪医疗队护理组护理患者最多的方舱。工作中大家配合默契,相处融洽,9天时间中,完成护理患者747人的抗疫任务。


转战上海览海康复医院,在病区接收的患者中,护理在院患者1496人次,年龄最小的几月婴儿,最大的96岁老人,60岁以上690人次,护理新冠重型、危重型患者60人次,护理基础疾病重型80人次,I级护理224人次......如此繁重的护理工作,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团队,医护人员能及时有效沟通,密切配合,实施个体化、专科化救治极为关键。

作为包头市援沪医疗分队护理组组长,抗疫经验丰富的外科护士长程桂萍事无巨细,在对患者展开各项护理工作的同时,她带领队员们运用良好的评判思维快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变化,并及时干预。诊疗护理、医嘱处置、观察病情、照护生活起居、分发餐食、心理护理、监督垃圾处理、开展志愿者服务、驻地闭环管理、工作量统计、信息报送等工作,每天工作虽然繁杂而忙碌,但是程桂萍始终保持严谨、专业的工作态度,全力保障每一项工作的安全、有序推进。


5月的上海天气又潮又热,穿上防护服外,再套上一层隔离衣。一套流程下来,医护人员已经汗流浃背。虽然是四小时工作制,但由于酒店到医院的车程远,加上交接班、脱换防护服,工作总时长往往要超过10小时,不能按时吃饭成了队员们的日常。“最担心的是队员的身体,尤其夜间怕着凉感冒”,“想家是肯定的,尽管工作很苦很累,但看着患者的状态一天比一天更好,我们很宽慰”程桂萍说到。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一名医护人员都在与病毒进行终极较量。在上海览海康复医院期间,包头医疗分队累计收治确诊患者352人,治愈出院确诊患者348人,圆满完成在上海览海康复医院支援重任。创造了护理病人零事故、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好成绩。去时无畏,归来无恙,医疗队全体护理人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坚定与上海人民守望相助,奋力打赢上海疫情防控攻坚战!

担责于身 院感出击守“沪”防控堡垒

从治疗本地重症、危重症确诊病例,到多次去外市支援,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包医一附院积极参与了每一次疫情防控的“战争”。对于参与疫情防控的所有医护人员而言,逆风出行,每一次的冲锋陷阵都是一次成长的历练。


抗击疫情、感控先行。参加过多次疫情防控工作的感染管理科副主任姜亚男,负责此次包头医疗队的院感防控。4月29日,在顺利完成上海全员核酸采样的全程流程监督工作后,院感小组接到了参与张江方舱患者救治工作的安排,按照内蒙古感控组的相关要求,院感小组对方舱医院建筑布局、三区两通道的设置进行前期了解,熟系工作流程,保证次日交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张江方舱医院开展院感消杀工作的10天时间里,姜亚男所带领的包头医疗队院感小组及时发现问题、优化流程,规范医务人员各类操作行为,指导监督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督导消杀、对环境和医务人员进行采样……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在张江方舱工作期间,感染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得到内蒙感控组专家的认可和一致的好评。


5月6日,包医一附院医疗队接到接管上海览海康复医院的通知,随后感控专职人员便进入红区熟悉布局流程,查看风险隐患及存在问题。积极总结张江方舱医院工作经验,院感小组在上海览海康复医院开展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专项督查工作,并制定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用数据看问题,通过调查、督促、整改、落实,四天的时间将手卫生依从率由77.8%提高到100%,一些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被逐一解决。

经过30天的努力付出,包头市援沪医疗队感控、消杀小组圆满完成了本次支援任务,创造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的佳绩。

稳扎稳打 “南征北战”中获取宝贵经验

“我们所有队员都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以专业知识、职业素养、使命担当,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经受了严峻考验,用心用情用力全方位照护患者,不辜负包头人民的重托。”从2021年12月支援满洲里抗疫,到2022年4月支援上海一线,再度带队的包头市援沪医疗队领队、包医一附院副院长张昕表示,两度出征南北不同的“战场”,“披荆斩棘”的医疗队队员们不仅圆满完成了每一次任务,也汲取了丰富的抗疫经验。


“满洲里疫情的传播病毒是德尔塔,上海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病毒是奥密克戎,病毒的差别决定了上海战役更艰巨,医护人员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满洲里定点医院总共收治患者500余人,而在上海张江方舱医院,有时一天最多收治患者人数就高达1500人,工作量非常大。”张昕介绍,由于上海览海康复医院收治的患者多是年龄大且基础疾病的老人,患者病情复杂,因此也给医疗队救治工作带来不小的压力。“在满洲里,我们单独管一个病区,在上海,我们则要跟原有医护人员交接沟通,尽管每天的工作很繁琐,但是大家都顾大局、识大体,毫无怨言。作为包头市医疗队的领队,我非常感动也很感激,能顺利完成援沪任务是每个人无私奉献的结果。”


“1个月的援沪工作,让我们历练了队伍、收获了经验,医护人员零感染的成绩,充分说明我们的院感方案是经得住奥密克戎病毒考验的。”张昕表示,此次上海新冠患者的诊治遵循了《第九版的诊疗指南》,通过全市12家医院医护人员在一线的临床实践,此套方案也将为我市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的管理提供实战经验。

上一条:包医一附院皮肤性病科专家石继海获内蒙古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下一条:【守沪故事】我们都是守“沪”人

返回顶部

包医一附院
微信服务号

包医一附院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总机:0472-2125141
体检中心电话:0472-2178481
网址:www.nkdbyyfy.cn
地址: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林荫路41号
急诊医学科电话:0472-2178120
医保管理办公室电话:0472-2178091
发热咨询电话:0472-2178038
投诉电话:0472-2178604
 
友情链接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蒙ICP备19005064号     蒙公网安备 15020302000325号   技术支持:敏捷科技